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非常類似,傳染性很強。面對兩種傳染性疾病的爆發,預防要點有哪些?如何護理患兒?
傳播途徑有哪些?
手足口病的傳染性很強,傳播途徑多種多樣,只要攜帶有相關病毒就可成為傳染源,主要有以下途徑:
密切接觸患兒的糞便(在數周內仍可具有傳染性)、皰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(如咽喉分泌物、唾液、打噴嚏噴出的飛沫等);
間接經被污染的手、毛巾、手絹、水杯、牙杯、衣物、玩具、碗筷、奶瓶、奶嘴、床上用品、桌椅表面、門把手、醫療器械等傳播。
因此,這種病流行很快,可在托兒所、幼兒園等幼托機構中造成流行。
預后如何?
1. 在大多數情況下,皰疹性咽峽炎預后較好,有自限性的,一般 4~6 天左右,少數 EV71 感染的皰疹性咽峽炎時間較長。
2. 典型的手足口病以手、足部出疹和口腔黏膜皰疹或潰瘍為特征性表現,絕大部分手足口病在發病后 5~7 天自行緩解;


3. 少部分手足口病發展為重癥,通常在發病后 1~4 天出現中樞神經系統并發癥,包括腦膜炎、腦炎、脊髓炎、腦脊髓炎,以及肺水腫 / 肺出血和循環衰竭等,重癥手足口病進展迅速,需及時診治。
4. 有些手足口患兒在恢復期可出現手掌和腳底脫皮伴指甲脫落;一部分患兒的皮疹呈水泡性大皰疹伴糜爛、紫癜或出血點樣皮疹,有濕疹的部位皮疹更多見。在皮疹早期一半可能會出現低熱,一般病程短而輕,多在1周左右痊愈,皮疹不留瘢痕或色素沉著,但需要注意防止繼發感染。
需早期識別重癥病例!
面對這種疾病,早期識別重癥病例十分重要。具有以下特征,尤其3歲以下的患兒,有可能在短期內發展為危重病例,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:
1. 持續高熱:體溫(腋溫)大于 39℃,常規退熱效果不佳,或高熱持續超過 48 小時;
2. 神經系統異常:精神萎靡、嗜睡、嘔吐、頭痛、易驚、情緒激動或煩躁不安、肢體抖動或肌陣攣(通常出現剛入睡時)、頸項強直、眼球震顫、急性手腳無力、站立或坐立不穩等,極個別可能會出現食欲亢進;
3. 呼吸異常:呼吸增快、減慢或節律不正常,如安靜狀態下(體溫正常時):
5 歲以上兒童 > 30 次 / 分鐘;
1~5 歲的兒童 > 40 次 / 分鐘;
2~12 月齡的兒童 > 50 次 / 分鐘;
新生兒~2 月齡 > 60 次 / 分鐘。
4. 循環功能障礙:出冷汗、四肢發涼、皮膚花紋,心率增快或減慢、血壓升高、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延長(> 2 秒)等;
5. 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升高:血常規中白細胞(WBC)值超過 15×109/L,除外其他感染因素;
6. 血糖升高:出現應激性高血糖,血糖大于 8.3 mmol/L。
如何護理?
1. 注意隔離
患兒盡量不要區人群集中的地方,避免與健康兒童接觸,直至體溫正常、皰疹消退后 1 周 (一般來說,總共隔離 2 周的時間,在發病的第 1 周內,傳染性最強);
多通風 (如定期打開門窗等),以保持室內空氣流通,室內溫度與濕度適宜;
同一室內的人數不要太多,避免患兒繼發感染;
2. 觀察病情
注意觀察患兒是否有新的癥狀、體征出現,或原有癥狀、體征有無加重、惡化,重點注意有無前面所說的危重信號出沒;
定期監測體溫,一般每 4 個小時可以測一次體溫,如體溫超過 38.5℃ (腋溫),每 1~2 小時測一次體溫,并要注意有無寒戰、驚跳、煩躁不安、胡言亂語、出現幻覺或甚抽搐等情況,進行退熱處理后 1 小時應重測體溫。
3.注意護理
口腔內的皰疹會使患兒疼痛,飲食上要注意盡量食用烹飪軟爛或流質、半流質食物,飲食宜清淡、可口、易消化為主,避免過咸、過酸、辛辣等刺激性較強的食物;
小嬰兒可以食用溫涼的流質、半流質食物,如面湯、稀飯、米糊等;
在發病的 1 周內,休息很重要,盡量限制患兒的活動量以防止過度疲勞;
注意保持口腔清潔衛生,每次餐后宜用溫水漱口;
注意勤洗手 (尤其是在飯前便后),以避免重復感染或交叉感染;
4. 皮疹的護理
保持皮膚清潔,可用溫水擦浴,穿寬松、柔軟的衣物,并注意保持干爽;
床鋪應平整、干燥、清潔;
剪短患兒指甲,以免抓破皮疹,必要時可戴「手套」;
臀部有皮疹者,應及時處理患兒大小便 (尿不濕等),保持臀部的清潔與干燥;
如皰疹未破潰,可涂以爐甘石洗劑;如皰疹破潰,可涂以碘伏等刺激性小的消毒劑,并注意保持局部清潔干燥。
5. 注意消毒
皰疹性咽峽炎 / 手足口病患兒玩過的玩具、用過的奶具、碗筷或其他衣物等生活用品都應徹底消毒。
75% 酒精和 5% 來蘇爾消毒液消毒是無效的,有效消毒的方法如下 (但不限于):
叮囑家長家加強個人衛生與家庭衛生,消毒對象包括:住室地面、墻壁,桌、椅等家具臺面,門把手,奶嘴、奶瓶、餐飲具、衣服、被褥等生活用品,學習用品,玩具,廁所、衛生間,垃圾,污水等。
患兒的奶瓶、奶嘴應充分清洗并煮沸消毒 20 分鐘后 (水煮沸后開始計時) 使用;
患兒的衣物、被褥等織物需要單獨清洗,用 70℃ 以上熱水浸泡至少 30 分鐘;
對于可以擦洗或浸泡的玩具、學習用品、某些家具或其他不會浸濕的物品用酒精消毒是無效的,需要用含有效氯 500 mg/L 的消毒劑擦拭或浸泡,15 分鐘后用清水擦拭、沖洗干凈;
被污染的地面、墻壁等可用含有效氯 500 mg/L 消毒液拖地,或用含有效氯 (溴) 1000 mg/L 消毒劑溶液噴灑消毒;
門把手、樓梯扶手、床圍欄、桌椅臺面、水龍頭等物體表面可用含有效氯(溴)500 mg/L 消毒液噴灑或擦拭消毒;
空氣消毒采用通風對流方式消毒, 也可以用紫外線燈直接照射,但只限于光線所能照射到的物體表面;
可以將需要消毒的物品放置于太陽底下暴曬,但只限于陽光所能照射到的物體表面;
在給患兒更換尿布和處理大便或直接接觸患病寶寶分泌物、皮膚皰疹前后等都要按正確方法洗手,或進行手消毒,也可考慮戴手套。
6. 藥物治療
皰疹性咽峽炎 / 手足口病目前來說以對癥處理為主;
患兒發熱并有不適感或可考慮服用退熱藥 (宜選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)。
如何預防?
在手足口病/皰疹性咽峽炎流行期間,不要去人群集中的地方;
家庭地面和桌、椅、床、柜、門把手等各種物體表面應做好衛生清潔;
兒童衛生應注意勤洗手、洗澡,勤換洗衣物,勤晾曬被褥,嬰兒奶嘴、奶瓶煮沸消毒 20 分鐘后使用,兒童玩具定期清洗;
每天開窗通風至少 2~3 次,每次不少于 30 分鐘;
目前已經有腸道病毒 71 型 (EV71) 滅活疫苗了,可預防由 EV71 病毒感染引起的皰疹性咽峽炎、手足口病、無菌性腦膜炎、腦干腦炎和脊髓灰質炎樣的麻痹等,可以減少皰疹性咽峽炎、手足口病的重癥和死亡病例的發生;
腸道病毒 71 型 (EV71) 滅活疫苗的接種對象為 6 月齡至 5 歲兒童,基礎免疫程序為 2 劑次,間隔 1 個月,目前是否需要進行加強免疫暫未確定。1 次 1 支 (0.5 ml),推薦在上臂三角肌處接種,有條件者可以考慮接種。